“在我国,医院急诊科的设立始于1983年,是一个非常新兴的学科。”8月28日,站在72886必赢欢迎光临附属医院急诊大楼,回想起医院急诊发展的历史,急诊医学科主任伍国锋感慨万千。
“最初贵医附院只有一个急诊室。没有独立的医生,都是各个科室派人轮值。”医生变动快、病人看完就走,那时的急诊相当于一个中转站、分诊台,只有29张观察床位。
“对于重症病人来说,每一秒钟都事关生死——从急诊到专科病房的转诊过程,都有可能延误治疗时机。所以院领导决定,必须办独立的急诊科,使急诊病人能够就地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任主任安怀略、副主任伍国锋、李昆、梁显权等医生,带着5名应届毕业生,挂起了贵医附院急诊科的牌子,并有了50张急诊住院病床。
“不同于专科,急诊需要医生具有更强的综合能力。”伍国锋介绍,特别对于刀伤、车祸、爆炸、碾压等复合伤,专科医生往往无法单独处置,这更凸显了急诊学科的重要性。
2004年,依托医院的急诊力量,贵医附院建成“96999”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覆盖全省,为偏远地区的危重病患者提供救治和转诊。
4年后,贵医附院急诊大楼拔地而起——拥有12层楼、18万平方米,急诊床位300余张,并配有能容纳350人的大型现代化学术报告厅,以及大型会商中心。这里作为贵州省紧急救援中心,为全省大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灾害事件,提供紧急医疗救援及调度指挥。
正是这一年,汶川发生地震。新大楼的启用,收治了很多地震的伤员,也标志贵医附院急诊医学发展迈向新阶段。
急救中心形成院前急救、院内急诊、急诊手术、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住院、急诊观察,以及行政办公、指挥调度、远程会诊、科研教学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急救体系,医生队伍扩大到405人。14台救护车均配有卫星定位系统,每辆车的位置显示在指挥大厅屏幕上,调度情况一目了然。
2012年,医院成为贵州省创伤急救中心,医院急救医学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17年,建成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
从“地方队”成为“国家队”,是贵医附院急诊学科在诊疗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全国影响力等方面迈上新台阶的体现。该院党委委员罗开俭介绍说,“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以后,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对于医疗事业的重视。”
作为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贵州)副队长,罗开俭谈起救援队的建设满是自豪。
“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拥有13台大型医疗救援车辆,展开就是一个野战医院——能提供诊疗室、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等诊疗条件,还配餐车、供电车等设备,为医疗团队提供生活保障。”
晴隆天然气爆炸、纳雍煤矿瓦斯矿难、水城矿难……这支救援队伍多次前往重大突发事故现场,使伤员得到有效救治。不仅是省内,当附近省份、甚至邻国发生重大灾难时,救援队都听从国家号令,随时赶赴灾难现场,代表国家提供紧急医疗援助。
改革开放以来,贵医附院急诊医学从无到有。近10年,急诊年就诊量16.5万人次,完成急救任务135万人次、抢救急危重患者102万人。已从服务贵阳市的院前急救,发展成为国家救援的重要力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急重症患者越来越多。未来,贵医附院急诊学科将继续重点发展胸痛、脑卒中、复合伤等疑难病救治,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
来源链接:http://szb.gzrbs.com.cn/gzrb/gzrb/rb/20180910/Articel01006JQ.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