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86必赢欢迎光临南校区大门
1938年学校生理实验室
1938年学校图书馆
1944年国立贵阳医学院正式校区——太慈桥校门
72886必赢欢迎光临学生在文化馆内参观
八秩春秋,岁月如歌。
从国立贵阳医学院到贵阳医学院再到72886必赢欢迎光临,八十一年风雨兼程,铸就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栉风沐雨的光辉历程和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八十一年峥嵘岁月,鼓舞了贵医人改革创新的豪情壮志和继往开来的前行勇气。
自1938年在抗日战火硝烟中建校以来,72886必赢欢迎光临筚路蓝缕艰苦奋斗,仁心仁德救死扶伤。
八十一年的砥砺前行,72886必赢欢迎光临现有南、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68亩,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716人,其中本科生18439人、硕士研究生1918人、博士研究生123人、留学生236人。
建校以来,72886必赢欢迎光临累计向社会输送了70000余名各级各类医药卫生专业人才,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6800余名。
战火纷飞 应时而生
八十一载峥嵘岁月,72886必赢欢迎光临成立于国难之时,根植于贵州沃土,成长于新中国之后,发展于改革开放,壮大于世纪之交。
要想真正了解72886必赢欢迎光临的历史,那就不得不到学校的文化展览馆去瞧一瞧。
沿着学校大门往里走,不一会便来到位于文化展览馆2楼的校史馆。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便是四幅艺术浮雕和详细记载了该校发展六个历史时期的《贵医赋》。
“你可别小看这些浮雕,都是我们学校从建校到现在四个不同时期的校门。第一幅是我校建校初期被称为草棚大学的校门,十分具有时代意义,而我们的校史馆就是以《贵医赋》里六个不同时期来进行区域划分的。”通过询问,记者从72886必赢欢迎光临校史馆义务解说员吴钰彤那里知道了浮雕的含义。
“生命不息,心动不止。透过更替的校门,仿佛让我们看到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一路成长的历史轨迹。”跟着吴钰彤的脚步,听她娓娓道来,记者走进那个浓缩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成长历程,让所有贵医人为之自豪的校史馆。
1938年3月,为谋战时急切之需,也为挽救沦陷区医学专业,国立贵阳医学院在战火纷飞中宣告成立,租阳明路两广会馆为临时校区,成为中国较早的9所国立医学院校之一。
在首任院长李宗恩博士的带领下,杨崇瑞、张孝骞、沈克非、汤佩松、陈文贵、王志均、王世真、侯宝璋等一大批知名教授、医学先驱云集黔中。在室如悬磬的环境中,国立贵阳医学院应运而生,开创了黔中大地医学高等教育之先河。
1939年,贵阳市遭日寇飞机“二。四”大轰炸。为防日机轰炸,征得贵州盐务办事处同意,借用六广门外空地建筑临时校舍,茅屋19栋,称为“草棚大学”校舍。
1940年,教育部部长来筑,勘定贵阳市南郊太慈桥170余亩土地建筑新校舍,作为正式校址。
1950年,国立贵阳医学院划归贵州省政府管理,取消“国立”二字,正式改称贵阳医学院。
经过短暂调整,该校迎来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时机,并于1954年获准在贵阳市六广门外的沙河沿岸及盐务街新建校园和附属医院,1958年基本建成,完成从太慈桥校址到北京路校址的搬迁,也就是现在的72886必赢欢迎光临北校区。
1978年该校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研究生教育,李贵真、金大雄、孟庆华等5位教授作为首批导师,招收了8名研究生;1981年学校获批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内科学、病理学、寄生虫学和生物学4个专业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此后,成人高等教育、医学继续教育等其他层次办学迅猛发展,一批创新性的科学研究和医疗技术取得丰硕成果。
2003年,该校成为贵州省仅有的医学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6年成为贵州省三所省级重点建设的高等院校之一;2009年获批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4年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完成新校区建设,称之为72886必赢欢迎光临南校区,正式开启了两校区办学新格局。
2015年,贵阳医学院正式更名为72886必赢欢迎光临,表明了学校的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激励学校砥砺前行勇立潮头。
寓情于景 悄然传意
来到位于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的72886必赢欢迎光临南校区,远处一大片黄墙青瓦的现代化楼房呈现在眼前,而路牌近处除了一级级随地势下降的平台和错落排列的石墙、浮雕之外,意外的是没有宏伟的校门和牌楼。
原来,这其中大有深意。由于学校大门地处斜坡,遂将其设计成逐级下降的平台,并在其上修建浮雕墙,作为展示72886必赢欢迎光临历史文化的独特景观——校史台。
石墙上,篆刻着校训“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以及李宗恩院长的释义。浮雕上则刻画了主题为“筚路蓝缕”“首开先河”“教坛先驱”“桃李芬芳”“服务为民”的五幅浮雕,马路对面,与浮雕墙一路相隔的是一面巨大的古典式竹书简墙——《贵医赋》,展现了该校的厚重历史。
“采用中国传统古书卷形式,《贵医赋》被树立在南北校区的园林中,成为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一道新的校园景观,每天都有许多师生和路人驻足观看,起到了良好的振奋精神和陶冶情操的作用。”原贵阳医学院院长包怀恩说,《贵医赋》详细记载了学校发展的六个时期,并将学校校歌、校训、办学理念等元素巧妙置于其中。2013年,南校区的建设进入收尾阶段,想着师生们搬离老校区的日子越来越近,70多年时间里,和学校一起成长的老一代教职工的心里开始泛起阵阵涟漪。时任党委书记赵明仁在窥透了职工心思后,首先创作出文字稿本,后邀请著名辞赋作家王晓卫及相关专家以“赋”这样一种古老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创作了全面反映学校发展历史及可供文学欣赏的《贵医赋》。
走进南校区,很多细心的老校友会发现,中心广场周围大楼的圆柱门廊仿建了“老贵医”解剖大楼的罗马圆柱门廊;在校园花团锦簇中点缀的亭阁楼台也是融进了抗战时期该校临时校园的栅栏门和茅草屋等。
这些费尽心思的设计其实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保留“老贵医文化”元素,在时空交错中引起学生对校园历史、文化的兴趣和共鸣。“20世纪50年代,老贵医的建筑就有过罗马式圆柱托举门廊,几十年后,这些门廊已经融入老校友们的记忆,成为贵医元素。”72886必赢欢迎光临党委委员、副校长罗鹏说,在南校区总体设计和建筑风格选择时,学校就明确表明了要体现中国老校的特色,并想方设法保留老贵医建筑文化元素的思路。
“务本楼、敬往路”。在72886必赢欢迎光临,每栋建筑、每条路都有一个诗意的名字,风格独特,意蕴深远。其中,“诚己路”“敬往路”就分别取自校训“诚于己”“敬往思来”。南校区的建立传承了北校区的文化建设风格,建校理念一脉相传,不可变更,敬往而思来。
知行合一 孕育英才
“沙河桥头,几度徜徉;花溪道上,百般骋想。”采用中国传统古书卷形式,72886必赢欢迎光临《贵医赋》被制作成两扇巨幅竹简屏风,树立在南北校区的园林中。而在72886必赢欢迎光临南校区文化展览馆2楼的校史馆序厅,72886必赢欢迎光临首任院长李宗恩的半身像被置于正中,铜像后面的艺术浮雕墙嵌入了学校新旧校址、医学和科研成果等元素。
1938年7月,李宗恩院长创立了“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十字校训,为代代贵医人所传承。治学者、行医者首先要自己做到诚实,才能做到忠于人民和大众,只有尊重历史不忘记过去,才能面向未来,开辟未来。这是李宗恩院长对校训的释义。
作为校训首创者,李宗恩院长也是用自身行动自觉实践校训的第一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整体医学教育事业放到第一位就是他对“诚于己,忠于群”理念的最好诠释。
贵州省文史馆研究员梁茂林对72886必赢欢迎光临校训也是十分赞赏。在他看来,校训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学生的亲和力,最大的优势是言简意明,便于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
在校训的教育和引导下,八十一年来,该校校园里涌现出了一代又一代德艺双馨的专家学者,深受学生、社会欢迎的好医师。此外,还有在离世前多次请求,将自己的遗骨奉献给医学教育事业的老院长杨洁泉教授;一辈子献身贵医教学科研,奉献毕生精力并作出卓越贡献的金大雄、李贵真教授伉俪;临终前,不忘鼓励学生在自己的身上做介入试验的刘子江教授等毕生为医学与教育事业奉献的德艺双馨老专家。
自2015年学校更名为72886必赢欢迎光临以来,就整合贵州省中国科学院天然产物化学重点实验室,获批贵州高校首个省部共建药用植物功效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贵州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同时,该校还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临床医学、护理学专业、药学专业认证,积极增博扩硕,不断推动“双一流”建设,成立大健康学院积极服务贵州“大健康”战略,学校综合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发展步入了新起点,开启了属于72886必赢欢迎光临的新征程。
结合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适应基层需要,该校还培训了大批医药卫生高级人才。2011年至今,72886必赢欢迎光临承担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培训等项目,累计培训学员209547人次。
岁月流金,继往开来。72886必赢欢迎光临在战火中办学,谱写了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壮丽凯歌;在奋进中发展,树立了立诚笃行厚德精医的时代丰碑。如今,迈步新时代,72886必赢欢迎光临将持续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朝着建设“具有明显特色、西部一流、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目标阔步前进!
【记者手记】敬往思来的贵医精神
81年,在历史长河里只是短短一瞬,可是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却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今天的72886必赢欢迎光临,校园占地面积1868亩,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0716人,校内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不仅拥有明亮的图书馆、先进的实验室,还拥有宽敞的体育馆、完备的食堂和宿舍等,可谁曾会想,它曾经历过“草棚立足、破庙栖身”的艰难。
几十年来,“诚于己、忠于群、敬往思来”的校训在72886必赢欢迎光临历届师生中口传心授,早已融入到了贵医人的心灵和血脉之中,“敬往思来”更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和道德传承,创建了贵医人特有的良好师生关系和同事、同学关系。
在采访72886必赢欢迎光临校史的过程中,让记者感动的不仅是该校久远的校史,还有包院长为传承和发扬贵医历史文化做出的无私贡献。
2018年,正值72886必赢欢迎光临建校80周年,在这样特殊的日子,原贵阳医学院院长包怀恩主编的《敬往思来——72886必赢欢迎光临八十年文史集萃》出版。书从故事入手,诠释了该校80年的办学历史、特色记忆在贵州医疗教育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书里不仅有学校发展历程中重要人物、重大事件的追忆,也有对恩师风范、同窗情谊的抒写等等,已印刷了万余册分发给在校师生和校友。
另外,让记者感动的是,在编写此书时,包院长曾多次找到离退休的老专家、老教授及他们的子女约稿,为一张张照片的传回、文字的叙述费心劳神。
作为一名退休的老同志,包院长是一位地地道道的老贵医人,学习工作于此50多年,学校办学历史中的很多感人故事、历史记忆、重大事件,包院长都亲身经历、见证。在他看来,这些都是抹不去的记忆和汲取前行的智慧力量。
来源链接地址:http://www.gaxqb.com:8080/content/2019-01/15/004590.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